黑兔子百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赵启斌|紧峭精警 清峻爽劲——梁启超《风波世事楷书七言联》赏析

0人浏览   2025-04-09 09:34:00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他是广东新会人,清朝光绪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职,后入段祺瑞政府。

民国 梁启超 轴 纸本


梁启超早年接受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他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进行社会改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积极推动君主立宪,倡导文学革命、诗界革命、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梁启超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最为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他的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著作合编《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南京博物院藏有梁启超《风波世事楷书七言联》,即是一件颇能反映其书法风格特色的作品,从中可见其胸襟素养和个性特色。

梁启超不以书法出名,但无疑有着很深的书学素养,是近现代文人书法家卓越的代表。他笔力深厚,尤其“题跋体”书法方劲飘逸,成为其书法品牌。梁启超有自己独到的学书道路和创作理念,也反映出其颇为曲折的学书经历。他曾说:

专学一家,要学得像,即以写字而论,或学颜真卿,或学欧阳询,学哪一家,终身学他……此种模仿法,用力容易,定有范围,学之亦像。

学许多家,兼包并蓄。先辈教人立身,要多读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不管是谁说的,谁作的,只要是好的,都拿来受用。

“学一千种碑,自然会写碑。”一千种未免太多,少点五百种,再少点五十种,学过后,自然写得好了。

我个人的主张,宁肯学许多家,不肯专学一家。走第二条路,以模仿为过渡,再到创作,此为上法。指定若干碑帖,排列次序,一种一种地学去,想出方法来调和,学过五十种或一百种以后,脱手时,自成一派。由模仿到创作,这是最妙的方法。

梁启超本人即是遵循这样的书学理念而进行书法创作实践的。对于师法古人,梁启超主张兼容并包,不过分强调帖学、碑学的区别。他认为要根据自己的气质、学养和思路选择法帖进行学习,先临摹而后创作,自然渐趋成型,形成自己的书法面貌。

梁启超早年师法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法汉魏六朝碑刻,倾力于魏太和之后碑刻的研习,对于《张黑女墓志》书法尤为精熟。当然,对王羲之等人的行草笔法、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圣教序》等,他也不断地深入学习领会,又不断地渗入汉隶书法。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梁启超终于将方劲的魏碑笔意与隶书体势糅合起来,并融入行书之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特色。

梁启超手书《风波世事楷书七言联》如下:

幼农吾友:

风波旧忆横身过,世事今归袖手看。

梁启超

此联书法深富静穆之气,神清气峻、风爽骨劲,从中能明显感受到欧阳询以及魏碑书法的精神气韵,浑厚平和、沉稳雄实的格调中也不乏隶书笔法以及颜真卿书法的精神气质。

在章法上,此件作品比较注重规矩,行文中围绕中轴线渐次展开,精神含蓄内敛,因而给人以磊落静穆之感,呈现出“行楷互渗,魏碑体势明显可见,紧峭精警”的书法审美特色。

在结体上,此件作品很明显受欧阳询父子书法结体的影响,中宫紧峭,布白呈内敛之势,正如梁启超自己所说,“小欧学之,有其峭紧而无其排奡”,有着端稳平和、淳古峭健的审美特色。同时,将汉隶浑雄峻爽、宽博峭拔的结体纳入进来,更增强了雄浑健拔的气势。

在用笔上,此件作品比较注重方笔的运用,因而显得骨力劲拔,极有魏碑和欧阳询笔法的骨力之美;当然也不乏圆笔的运用,因而笔意深厚,给人以沉着稳健之感。方笔、圆笔结合运用,轻重、徐疾、提按分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

梁启超此副《风波世事楷书七言联》楹联书法整体上呈现出紧峭精警、清峻爽劲的书法风格特色。在结合魏碑书法以及唐人法度上,梁启超有自己的书法体悟和觉解,从中拓展出自己的笔墨语汇。倘若假以大年,梁启超完全有可能创立属于自己的一流书法艺术境界,成为不啻其师成就的一代大家,可惜英年早逝,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不已。

赵启斌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