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跨越山海的家书
作者:赵谦玺
这是一封英文信件,1945年4月2日写在中国甘肃山丹的培黎学校。收信人是远在英国伦敦SW.1.汉诺夫广场8号的R.Hogg夫人。从山丹到英国伦敦有9000多公里之遥,其间跨越了大漠、荒野、崇山峻岭和无数的河流与海域。当时,乔治·何克是随姨母穆里尔·莱斯特乘船做环球旅行并宣传和平主义,曲折的海上航线可能比现代导航软件规划的路线更为漫长。
这是一封长信,信件的提供者秦全安先生已理做了完整的翻译。信件开篇即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抵达这里(山丹),已经三周了,但直到今日才能给您二老写信,这是我的不孝或不对了。在中国,被认为是缺少美德。我甚至记不住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给您二老写信的,大概是我在兰州时吧!”
信中还详细记叙了他带领陕西凤县培黎学校的师生在寒冷的冬天,穿越堆满积雪的崎岖山路,长途跋涉1100多公里往甘肃山丹迁校的过程。更多的是写了到山丹后学校恢复重建的过程。信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当然,所有的本地人,普通市民亦或当地的政府官员都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们的态度与双石铺当地人开始对我们的态度非常的不一样。事实上,总体讲这里的生活似乎更有希望,令人期待。在双石铺时,我们总是在战争的氛围中,确实没有办法取得什么进展。而我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外界的各种干扰,如果我们没能取得什么成就,只能怪罪自己了。”
可以看出,当时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被迫西迁图存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没有外部社会的干扰,学校搬迁重建后的工作非常顺利。学校是建在发塔寺中的。据《山丹县志》载,发塔因为埋有释迦牟尼佛的头发舍利而得名。何克带领师生对破败不堪的寺庙进行了清理,按照与当地签订的合同,三尊最大的佛像被保留了下来。那些佛像就成了学校生产车间或实验实习小组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当时的照片上佛像前面摆满了做化学实验的瓶瓶罐罐的原因。传统的佛像和做实验的仪器还有学生同处一个空间,让人感觉很新奇但又不违和。
很快,各种生产实习小组陆续成立,学校的教学与实习步入正轨。山丹城也因为培黎学校热闹了起来。胶轮马车、奔驰和道奇卡车刷新了人们对运输工具的认识,明亮的电灯将学校和外界分成了两个世界,蒸汽泵、电动马达、毛纺机等直接让世代以农牧为主业的山丹人迈入了工业化时代。培黎学校成为当时工业革命在山丹的缩影,也成了山丹人远望世界的窗口。
何克在这里展现出突出的组织、协调、宣传和执行能力。这所在中国内地大漠戈壁上建起的新式学校,很快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路易艾黎专程邀请英国国会议员乔治·胡特先生和他的技术顾问及其他贵宾到山丹培黎学校访问。何克在信中写道:“他们是从兰州到此地专门来访问我们的学校的,是我们的荣誉,使我们很有‘面子’。”看得出来,这样的访问,使何克很有成就感。再加上他非常高兴地获知,他的书《I See a New China》已被英国小布朗出版社选中,他说“相当地鼓舞人”。这更加激发了他的干劲。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就在办学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学校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
1945年7月的一天,何克与学生打篮球时,碰破了脚趾,伤口溃烂化脓,后来恶化成破伤风。生病期间,艾黎和学生们一直守护在何克身边。何克身体状况好一点时,就让艾黎念《西行漫记》和《共产党宣言》中作了标记的段落给他听。艾黎在《从牛津到山丹》(《Fruition—the story of George Alywin Hogg》)中写到:“他在比较平静的时候便要求我给他念斯诺的《西行漫记》中他做了标记的段落。读到某处时,他一笑道:‘我就是从这里开始思考很多问题的。’接着他说:‘念一下《共产党宣言》!就在那边那本《马克思主义手册》里。’因此,我就给他念了几次,他听后说道:‘讲得在理啊!’说完便呼呼睡去了,然后又在一阵痉挛中醒来。”
7月22日清晨,何克在一张纸上写下“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并艰难地说:“我知道我会熬过去的,但人总要做好准备。”当日下午,何克在一阵痉挛之后停止了呼吸。从兰州争取到的抗破伤风血清在何克去世的第二天才送到山丹,却再也无法挽回这位年轻校长的生命。这一年,何克30岁。
何克逝世后,全校师生为他修建了纪念亭,树立了墓碑。
谁也不会想到,这封信竟成了何克写给父母的最后一封家书。从1938年初踏上中国土地,这位牛津大学的英国毕业生把生命中最光辉灿烂的青春留给了中国,留在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他在战火纷飞的中国,用双脚丈量着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他用新奇的眼光了解不同的中国,他用真诚的文字向世界宣传真实的中国,他用满腔热忱干好在中国的每一份工作。那些传奇的经历让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让这位异国才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把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每次捧读这封跨越山海的家书,我都会致以深深的敬意!
何克写给父母家信的首页
秦全安先生翻译的信件首页
何克信件的签名
何克写的《i see a new china》
路易·艾黎为何克写的传记《从牛津到山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