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千锤百练始成金!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金箔制作车间内,金陵科技学院学子们亲眼见证了一片金箔是如何从原始黄金原料变为薄如蝉翼的成品的。从黄金配比开始,经过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金箔等十二道主要工序,金箔制成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南京金箔是南京地方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来有“中华一绝”之称。近日,金陵科技学院长江(南京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题组的青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长江(南京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状况。据悉,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传承体系,培养出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在内的3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江苏省科小企业,我们围绕传统金箔生产工序攻关难点技术,组建党员科技攻关工作组,深入一线参与技改创新并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总厂负责人夏明功介绍道:“我们取得的新型乌金纸制备方法专利,通过特殊工艺优化乌金纸性能,使其能更好地承受金箔捶打,提升了金箔制作品质。”
踏入总厂,浓厚的传统工艺气息扑面而来,展示馆内陈列着丰富的金箔制品以及详尽的制作工具。现场,两位师傅为师生们展示了打箔过程,他们配合默契,挥动重锤,在有节奏的捶打下,黄金逐渐延展变薄,整个车间回荡的锤击声,宛如一场传统技艺的激昂奏鸣,令人叹为观止。金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薄度和美丽,更在于它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每一锤的落下,都是一次文化的延续,金箔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本次活动切身感受到传承人对非遗的热爱,也期待更多年轻人关注金箔技艺,让金箔这一长江非遗瑰宝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义根在交流中说道。
后续,该课题组将与总厂就金箔技艺传承保护、产业发展方向等展开研讨合作。课题组骨干成员、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刘苏亚同学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传统非遗的认知,也为长江(南京段)非遗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我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金箔技艺的数字化传承、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支持,助力非遗传承。”
沈凌 陆慧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