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兔子百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这起湘企胜诉的商标侵权案为何写进最高法工作报告?

0人浏览   2025-04-02 17:42: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金燕

对一起商标侵权案亮出“红牌”、判处罚款,用司法智慧划清创新保护与权利滥用的界限,湖南法院这一做法,被写入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知识产权案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区域创新活力、产业竞争力及营商环境水平。如何用心呵护创新土壤?近日,记者采访法官、检察官和专家学者,解码从个案正义到净化创新生态的湖南司法实践。

对恶意抢注商标乱象“亮剑”

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的这起“商标争夺战”,要从3年前说起。

2022年,长高科技股份公司更名为长高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高电新”)。公司更名公示第二天,竟被山西一家科技公司抢注多个“长高电新”关联商标,还被诉至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索赔千万元。

一审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案涉12枚“长高电新”注册商标无效。

法院经审理认定,“长高”、“长高电新”字号及商标,经过长高电新的持续使用和推广,与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关系。原告多次且大量恶意抢注商标,还起诉索要高额赔偿,属于滥用知识产权的恶意诉讼行为。法院依法驳回原告起诉,并罚款10万元予以惩戒。

随后,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制发建议函,呼吁长高电新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及时申请登记企业专利、商标等。

“过去,公司只顾埋头做实业、搞研发,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长高电新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陈志刚介绍,在法检部门支持下,公司迅速建立起全新的商标管理制度,细化商标申请、注册、使用等各个环节管理细则,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一年多来,公司共注册近60个商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热情。拦截恶意抢注商标,就是守护创新火种。”在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三级高级法官刘雅静看来,原告这种“放水养鱼”式的所谓“维权”,是对司法资源的滥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超个案范畴。

“法院应合理把握促进创新与公平竞争的关系,准确划分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滥用的法律界限,审慎确立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果断亮出‘红牌’。”刘雅静认为。

这起商标侵权案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让陈志刚感受到湖南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司法力度,“呵护创新土壤,湖南用了心!”

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盾”

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4年,湖南法院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严保护”专项行动,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8万件,让司法保护成为创新活力的“校准器”。

除“长高电新”商标侵权案写进最高法工作报告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两起典型案件写入2025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一起是湖南首例通过“刑事+民事赔偿”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进行打击的案件。

马某宏从株洲一家电子公司离职后,“挖”走一批技术人才,组成核心研发团队,制售同类产品,侵犯轨道交通技术秘密。株洲法院判处马某宏有期徒刑4年,赔偿侵权损失和惩罚性赔偿1884万元。

还有一起是全国首例利用“AI智能搜索”盗版侵权案。

某网络公司通过其开发的“AI一键成片”功能,非法传播《庆余年》短视频片段构成侵权,长沙法院判令其赔偿原告某科技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80万元,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每一起知识产权案件都如同一枚法治‘芯片’,既清除了破坏市场生态的病毒,更升级了湖南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操作系统’。”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文曲分析指出,当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越越越多“司法亮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案的胜诉,更是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净化创新生态的决心。

近年来,湖南持续深化筑牢企业创新发展“生命线”的司法实践。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从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服务保障产业创新升级、护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等15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