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白皮书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王瑜
累计发出“一函两书”6200余份,为职工追回劳动经济权益近1.2亿元……4月7日,江苏省总工会发布2024年度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白皮书。一年来,全省各地工会以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为重要抓手,依托劳动用工监督评估和“法治体检”等载体,构建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协同联动,持续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2024年,江苏全省各级工会对劳动规章制度提出修改意见3696条,举办监督员培训班488场,共培训监督员2.4万人次,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活动7887场次,累计深入18646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5128份、意见书840份、建议书237份,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4630份,补发职工工资10260.28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679.26万元,大量劳动关系矛盾隐患从源头上得到预防化解。
前不久,镇江市某化工企业推行工时制度改革,一名职工因此与领班发生冲突,违反了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企业做出开除该职工的决定并按照“监督预核查”程序通知工会,工会了解情况后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建议给职工一个改过的机会,降格处以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这一建议被企业采纳。去年7月,镇江市总工会联合法院、检察院、人社部门,制定《工会监督预核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工作指引(试行)》,强化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行为的监督,该工作入选全国总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自“监督预核查”机制实施以来,镇江工会共发出《工会监督预核查告知书》578份,“一函两书”119份,调处案件107件,为110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81.9万元。
面对劳动关系领域新问题、新挑战,江苏各地工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线索溯源等关键环节靶向发力,构建起“重点突出、对象精准、渠道多元”的监督链条,推动监督工作由普遍化向精准化转型。一是突出重点监督内容。南京市总工会重点督导用人单位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护、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方面内容;宿迁市总工会围绕职工健康体检落实情况、妇女“五期”保护有关内容等开展专项监督。二是科学确定监督对象。无锡市锡山区总工会围绕工会安全生产工作,以“厂中厂”企业作为监督重点对象;江阴市总工会将410家发生过劳动争议的企业列为年度全周期“法治体检”对象。三是拓宽监督来源渠道。宜兴市、无锡市新吴区总工会梳理信访案件、12351和12345平台工单办理、网上舆情等渠道信息线索,对涉事企业实施精准监督。
针对当前劳动争议案件高发频发现状,江苏各地工会加强运用“一函两书”,从源头上预防劳动纠纷发生,规范企业用工,保障职工权益,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省总工会制定《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方案》,各市、县总工会联合交通、人社、司法行政、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教育等职能部门,有侧重地开展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优化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流程。徐州市总工会通过“一函两书”发现线索,及时处理并办结争议案件466件。常州市总工会对全市产改试点企业、新能源企业、新业态企业和职工维权、信访、仲裁矛盾反映较多的800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共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208份,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86份,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51份。苏州市总工会对93家平台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000人次。滨海县总工会《运用“一函两书”和用工指导服务维护职工权益》成功入选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类全国创新案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